新闻中心 /News
65万人抢名额“下班上夜校”bifa必发突然火了!调酒、八段锦、瑜伽……12节课低至500元
bifa必发原标题:65万人抢名额,“下班上夜校”突然火了!调酒、八段锦、瑜伽……12节课低至500元
最近一段时间以来,在全国各地的年轻人共同开启了“夜生活”的另一种打开方式——上夜校,甚至还出现了65万人同时争抢1万个课程名额的现象。在这种模式下bifa必发,全国各地的许多年轻人都在社交平台上“在线组局”,一边找场地和老师,一边招学员。课程性价比很高,一般10-12节课只要500元。
有位90后小伙在社交平台上发文,“告诉我你想学(体验)什么?让我来搞定!”就在5天后,他们组织的第一门化妆课就正式开班了。夜校为什么突然火爆?又为何吸引了这么多年轻人?
据央视新闻,多个平台数据显示,今年以来,平台上“夜校”的搜索量同比增长980%,相关帖子评价数同比增长226%。在一些社交应用中,“青年 夜校”相关话题更是不断登上热搜。在线万个课程名额的现象,让网友直呼“梦回大学抢课”“比假期抢车票还难”。
据中国经营报,“夜校热”率先从上海“火出圈”,公开数据显示,今年上海“夜校”春季班报名时,有近38万人争抢6000余个名额。到了秋季班,名额扩容至近1万人,而报名者的数量也几乎翻番,即65万人同时在线抢课,大多数课程名额一分钟内就被“秒杀”。
上海“夜校”的全称是“上海市民艺术夜校”,于2016年成立,全年推出春、秋两季培训课程,邀请专业老师在晚间时段为18—55岁中青年提供文化艺术普及课程,故称为“夜校”。
与大众印象中学习文化课的夜校不同,其主要是为了满足上海市民的艺术需求,开设有非洲鼓、瑜伽、茶道等课程,以及十分符合上海调性的精品咖啡课,红酒、啤酒品鉴等课程。
据央视新闻,值得注意的是,各地偏好的夜校画风也不尽相同。比如说,上海的夜校涉猎广泛:乐器、舞蹈、烘焙、手工皮具、香道、即兴表演等等。北京的夜校可以说是“特立独行”:壁画制作、胶片冲洗乃至矿石收集,历史底蕴与小众文艺气质跃然纸上。而在深圳,不少夜校开设了粤语、日语、法语等语言课程。还有一些城市的夜校则体现了浓厚的本土特色,比如呼和浩特的唐卡与蒙古语、佛山的蓝莓种植、长沙的围炉煮茶等。
据极目新闻,在北京,24岁的女数据分析师,分别花500元报了架子鼓和声乐课程,只为摆脱下班之后的孤独,满足她作为顶级“e人”的交友需求。相比玉杰500元8节课的夜校,在杭州工作的95后姑娘孟凡bifa必发,花了3倍的价钱,报了由中国美术学院开设的皮具课,每周三晚7点至晚8点45分上课,一共6节课。
面对“夜校”这股巨流,还有不少人期望抓住流量风口,从组织夜校上寻找到一些属于他们的价值,他们被称为夜校主理人。他们扮演着拼团开课的角色,他们在社交平台发帖引流,将流量导入社群,通过社群运营,筛选真正有报名意向的学员。在了解学员意向的同时,他们还需要和商家洽谈合作,结合学员意向,落地到课表上,等报名人数到达一定数量后开课,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出售。
多位报名夜校的年轻人表示,相对低廉的报名费加上还不错的课程质量,夜校的性价比极高,除此之外,夜校也能满足年轻人交友的强需求,还能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。
据中国青年报,业内人士分析,20世纪80年代,夜校是一种利用晚上非工作时间进行再教育的教学模式,受到许多年轻人的欢迎,当时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劳动者技能提升。而如今夜校的回归,意味着中青年对于艺术教育的需求迎来一轮新高涨。
上夜校,有的人是为舒缓压力,有的人则为热爱和兴趣。在上海工作的白领潘颖,喜欢下班后和同事约去酒馆小酌一杯,她参与了由专业调酒师开设的调酒体验课程,“老师会从基酒知识讲解到调酒技巧,结合个人口味偏好来安排实践”。这是一段奇妙的经历,在潘颖看来,原先约着吃夜宵、去酒吧的朋友突然变成了“同学”,“夜校就像是成年人的少年宫”。
据央视新闻,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1至11月份,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.5%,比1至10月份加快0.5个百分点bifa必发。服务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,其中,文娱、信息等需求明显增加。
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所长 董超: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收入水平提升,居民消费呈现由基本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升级的趋势。人们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,越来越重视精神需求,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文化消费需求与日俱增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“白天上班,晚上学艺”的浪潮涌动,如何引导相关培训项目有序发展也亟待解决。据中国青年报,在北京工作的95后女生王芸表示,她报名参加一个舞蹈班,“但老师教得一言难尽,几节课后就不再参与了”。在她的帖子评论区,有网友称,“还缺乏一些供应商管理标准和课程内容规划,以及授课老师专业度的考量”。也有人称,“上完一期夜校课后发现,机构压榨老师,提供的地点设备出问题后不负责任等情况”。
半个多月前,夜校“深夜识堂”发出公告,“有人拿我们已经谈成的课骗学员,大家千万不要交钱,我们长期合作的课都有签独家合作协议,老师们不会和其他人再开班的”。夜校主理人董琳无奈地说,“几乎每天都有人举报账号,也有机构直接盗取图文和课表”。她觉得,“所有新生事物出现时,都会出现鱼龙混杂的情况,有些夜校已经运营不善了,早期和我们一起开班的夜校有10余家,现在还能稳定运行的不超过以前的半数”。
90后西安小伙崔超波觉得,夜校是不是一阵风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做夜校的人是怎样考虑的,“如果看到流量就往里钻,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拉人开课,然后挣点中介费,而不管课程反馈,那么这阵风很快就会过去。对于用户来说,上过一次当就没有信任了。”